您目前的位置 : 首页 >> 有限公司股东退股 >> 正文

学堂专家顾问聚首建言献策

日期:2016-7-22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
《学堂》创刊一年半了,作为一份教育周刊,它正在不断成长中。 什么样的《学堂》才更贴近读者?如何寻求教育周刊新闻报道的新突破?如何在“淡季”做出亮点?本周三,本报举行了教育周刊《学堂》专家顾问座谈会,十几位专家顾问就上述问题畅所欲言,特别是在读者定位、视野、关注热点、版面编排等方面,专家们提出许多“金点子”,为教育周刊《学堂》更上一层楼建言献策。 本报副总编辑陈创业及第二采编中心主任王晓燕及《学堂》编辑、记者参加了座谈会。

要关注读者喜欢些什么

谭南周(厦门市教科所所长) 作为平面媒体,《学堂》应该更加贴近人文的角度去关注教育,学堂的定位是什么?顾名思义,学堂注重的是课堂,而最主要的就是“教育”。版面的定位要考虑多数的读者喜欢什么。像近期学堂做的关于中小学生博客的报道就不错,涉及到学生、老师、学校。我认为学堂主要不是让读者在其中找到一个说法(权威说法)。能不能考虑在学堂里,出现各种更广泛的专家的意见?而让读者获得什么,这是应该明确的。 学堂的报道应该有整体计划,如按一年、按季度、月份策划,当然中途可以有调整。

吴金开(槟榔中学校长助理) 学堂定位不单是家长,还应该兼顾到学生。教育新闻的报道不仅要关注结果,更要关注过程。只有过程优化了,结果才能优化。所以,“淡季”也有文章可做,可以考虑让学生和家长都成为主角来“对话”北京治疗癫痫病专科医院,转载点评一些好文章,使报道多元化,多层次。

报道要多元化和多方位

高思刚(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) 家长关心的教育新闻是多方面的,整个教育的理念被什么牵着走,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。倘若只盯着中考、高考,也是一种悲哀,现实中学生、家长、老师所遇到的问题很多,作为媒体,导向很重要。 另外,学堂可考虑多收集学生、老师关心的问题,关注他们所关心的问题,了解读者的需求。可以多一些编读往来,增强互动,通过QQ、电子邮件等手段,这样报道生命力就会很强。

黄碧芬(厦门外国语学校心理专职教师) 现在许多学生都很聪明,但是他们的压力很大。社会发展很快,对学生的要求很高,但我们目前的一些教育,给学生的东西比较单一北京治疗癫痫病医院。学堂作为老师、家长、学生三个群体沟通的一个平台,可以考虑在提高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等方面多做一些文章,使报道多元化、多方位。

可采用生动具体的案例

李刚(厦门六中教研室主任) 学堂目前的读者定位为家长,我觉得读者面可以更广一些。在内容的安排上,如果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考上名牌的中学、大学,就显得太狭窄了。我认为学堂不光要登关于中、高考的内容,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,像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等问题。像目前的课改探讨学生的自主、合作精神,这些也应该是报道关注的内容。但是报道不能用说教方式,可用具体的案例,让读者通过具体的案例感悟到什么,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感到亲切。 学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意见、看法的平台,让学生有一个说话的地方。比如,现在的老师、学生都很反感周六上课,但是似乎没有什么办法。对此,报道可以关注老师怎么想的,学生对此怎么想的。 学堂可以考虑采取有奖征集、有奖问卷等办法吸引读者,从各种视角让思想、观点交锋,以避免成为纯粹的说教场所。

通过主题活动彰显特色

罗文明(厦门集美中学老师) 学堂导向正确,能反映教育热点问题,对引导家长、学生、学校很有意义。学堂可以借鉴其他报刊的经验,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,有自己更广大的读者群,学堂的特色就是抓住家长关心的问题,兼顾学生、老师。报道方面,注意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指导性三者如何结合。在深度报道方面,增加一些内容。在用稿方面,能否考虑记者采写、约稿、自由来稿三者相结合,篇幅可以短一些。

林赞歌(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、首批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) 《学堂》目前有一定的影响了。我觉得读者不仅要定位为家长,还要定位为学生、专业人士等更广泛的群体,对象应该是多层次的。内容除了关注学校的教与学,还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。中小学生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,心理素质是基础,学堂除了关注学习,更应该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。 建议学堂可考虑多开展一些主题活动,通过活动,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。以一些有创意的活动,彰显自己的特色。

中高考报道还是要做足

林伟庆(厦门一中副校长) 读者群还是相对集中比较好,报道的形式可以丰富些,有大餐、快餐、小菜等等。心理方面的报道,可以与各校的心理专职老师进行联动。另外,中考、高考方面的报道还是要做足,包括过程,不会出现淡季,毕竟这一块是家长、学生很关注的内容。学堂应该是“为学与为人的园地”。 许鹄翔(厦门双十中学语文教师) 从新闻由头看,从阅读受众考虑,大话题、大文章可以少些,报道的由头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,主题征集的渠道可以多一些,让受众来提供线索。从版面编排看,不仅要固定版面,还要有一些固定的栏目,如师生交流、亲子交流、家校交流方面的内容。深度方面,单纯从学术方面谈的东西可以少一些,多一些互动的活动与内容,多一些声音。

学堂要把握六个特性

王有光(厦门金尚中学副校长) 我认为,要进一步办好《学堂》,应继续把握以下六个特性—— 1、全面性:《学堂》应注意“三个面向”:面向大、中、小、幼、公办、民办甚至补习机构等各类学校;面向教育机关领导、教师、各类学生(比如成考、自考的)、家长;面向岛内外、海峡两岸甚至国内外教育新动向。 2、可读性:版面设计应该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,让读者感觉耳目一新。不论是文章、版面用色,还是图文搭配都应精心设计。每个版应有主打文章,要做到编排精致,选题、采访、编辑、内容的定位都应注意立足于“老百姓”读者,让人看了标题想读,看了内容爱读,读完还有回味就更好。 3、权威性:目前,《学堂》聘请了专家顾问团20人对办报出谋划策,版面上经常出现“专家点评”的东西,具一定的权威性。是否还可以办一些诸如“热点透视”、“教育调查”、“一周关注”、“长短录”之类的栏目?增加言论类的文章也是树立《学堂》周刊权威性的好办法。 4、必读性:有了上述基础,《学堂》周刊的必读性势必增强。如“一周教育大事”可以使读者在这里快速查到;想看看最近的教育热点,在这里也可以找到。 5、服务性:这点《学堂》周刊目前做得不错,应该继续保持。建议把办报宗旨继续定位为服务学校、服务师生、服务家长,这是我们拥有众多读者的基本保障。报网互动是新鲜事物。《学堂》周刊现在的“阿文热线”就是很好的互动平台。谈心式的、围绕学生心理问题,以案例、点评、建议等形式展开讨论、进行正面引导,值得肯定。但是,能否把这个平台做得更大,不仅仅限于“心理”范畴?要不要设立“师生园地”,也可以探讨。 6、独特性:《学堂》周刊是办在《海峡导报》上的,应该突出台海特色,更多地关注两岸的教育资讯,做一些有深度的比较、报道。借鉴他山之石。辐射开去,还可以做“海西”文章,进而关注北京、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资讯。教育教学离不开书本,向老师、学生甚至家长做一些“新书推荐”,进而让他们写书评都是可以考虑的。

宗旨和境界都要提高

肖辉家(新华社福建分社原社长、福建省新闻学会会长、本报高级顾问) 定位不宜只定位为家长,而应该定位为家长、学生、老师,光家长这个面太窄。报道面要适当拓宽,报道文章宜短不宜长,一个版可以多设栏目,多发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。现在报纸同质化严重,学堂可以突出“三性”(本土性、新闻性、台海性),突出台海性,可以加强两岸的教育报道。

曾昭寿(闽西日报原常务副总编、本报高级顾问) 学堂的办刊宗旨要提高一步,要提高到怎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、创新的人才。境界要提高,读者的定位可以从家长扩展到学生和教育工作者。原有的服务性要加强,风格、题材要拓宽,不单纯局限于中、高考,除了公办学校,还要关注民办、职业教育、成人高考等,当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癫痫病的最新疗法。 如果内容丰富,报道有可读性,就不存在报道的“淡季”、“旺季”问题。栏目要拓宽,互动性的栏目可以增加。深度报道方面,一般关注的可以做小,确实是普遍关注的、可读性强的可做大,长短结合,专家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。

友情链接:

逾绳越契网 | 甜蜜人生电影 | 色中色小游戏 | 嘉兴电子商务 | 巴西龟几天喂一次 | 申通物流查询电话 | 电鱼器的制作